葛兆光教授谈中国文化的五个显著特点

对葛兆光教授的了解始于十三邀这个节目。在第六季第7期里,从他与主持人许知远之间的对话,了解到了葛兆光教授的一些经历和他对历史研究的观点。于是,在网上找来一些葛兆光教授的相关信息,希望能了解更多。网上发现一个葛教授讲座的视频,标题为”复旦葛兆光教授:什么是中国的文化?“,正是从这个讲座视频里了解到了葛教授对中国文化的总结。 中国文化的五大特点 — 葛兆光教授总结 1. 汉字的阅读、书写与思维方式 全世界除了极少数(如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)外,所有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消失了,唯有汉字依然与它的象形性、原初性保持着直接联系。 象形字:日、月、木、水、火、手、口、刀等,古代称为“文”,直接描绘所见之物。 会意字:在象形文字上加入符号组合表达意义。如: 刀 + 点 = 刃 爪 + 木 = 采 牛 + 圈 = 牢 形声字:结合形旁与声旁,如江、河、松、柏等。 汉字的这种结构,形成了重感觉、重联想、语法相对简单的语言特征。汉字的延续对东亚文化影响深远,形成了所谓的**“汉字文化圈”**。 2. 家、家族、家国与儒家学说 中国的称谓系统复杂,是因为家族秩序要求明确界定亲疏远近。 两大核心原则: 内外有别:女性亲族与男性亲族的等级远近不同。 上下有序:伯、仲、季、叔等辈分严格区分。 这种秩序在丧服制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,通过服饰显示亲疏远近,并维系家族共同体。 在中国观念中,国是放大的家,家是缩小的国,儒家学说便建立在这一伦理结构之上。 3. “三教合一”的信仰世界 历代皇帝如宋孝宗、永乐、雍正等都曾说过: “儒家治世、佛教治心、道教治身” 儒家:治理社会 佛教:修养精神 道教:调理身体 在中国,佛教与道教并无绝对的神圣性,因此历史上很少出现宗教战争。 4. 阴阳五行 阴阳无需多言,五行有两大原则: 相生相克 相生:金生水 → 水生木 → 木生火 → 火生土 → 土生金 相克:金克木 → 木克土 → 土克水 → 水克火 → 火克金 万物对应 五行可与方位、颜色、音律、味觉等对应: 方位: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 颜色:青、白、赤、黑、黄 音律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 味觉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 这种体系将万事万物连接成一个大网络,成为古人理解世界的核心知识框架。 ...

August 13, 2025